■ 记者 张子涵 战旗 魏一凡 通讯员 宋晓军 报道
2025年9月15日至17日,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展会在海滨城市厦门举行。来自天津滨海新区的“滨农优品”津沽茶淀玫瑰香葡萄、津沽大港冬枣、津沽滨海盐碱地番茄等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,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与魅力。
何为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”
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”是由农业农村部组织认证的“国字号”品牌,指在特定区域内生产、具备独特品质、质量稳定可靠、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优质农产品,涵盖“名、特、优、新”四个方面。“名”:指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和良好声誉。“特”:指产品源于特定产地,具有独特的品质特性。“优”:指产品质量优良,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,营养等级高。“新”:指产品采用新技术、新工艺生产,或为近年来新研发的品类。
获得认证的产品意味着在品质、特色和品牌价值上得到了国家级认可,是消费者选择优质、安全、特色农产品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“滨农优品”的“优”和“新”
滨海新区此次参展备受关注,不仅因其产品丰富,还因其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、科技优势和对现代农业的高标准规划,正申报创建京津冀首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区。与以往单个产品的申报不同,整体推进试点区的建设,是农业农村部推动名特优新农产品从“单品挖掘”向“全域培育”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。记者了解到,滨海新区在试点区建设中,注重高起点谋划和全域推进,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的打造,而是把整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品牌来建设,推动优质农产品实现规模化、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。
在此基础上,新区还积极引入科技力量,为传统农业注入新动能,依托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优势,“智慧农业”“智能养殖”等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生产环节,在品种改良、品质控制、精深加工等方面都走在了前列,“滨农优品”的“优”和“新”由此得以彰显。
不仅如此,滨海新区还将目光投向更长远的价值链,通过完善产业链条,注重延链、补链、强链,把农产品生产与休闲旅游、电商流通、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,逐渐形成“从种子到餐桌、从生产到消费、从产品到文化”的全链条体系,让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。
品质始终是滨海新区最为看重的一环。新区已建立覆盖全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,严格推行绿色、有机生产标准,确保每一款走出新区、亮相展会的“名特优新”产品都经得起市场检验,真正成为“安全、优质”的代名词。
据了解,此次参展不仅是滨海新区“名特优新”农产品的一次集中展示,也是整体推进试点区建设的一次检验和巡礼。它必将进一步加强“滨农优品”与全国市场的对接,扩大品牌声量,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整体推进工作提供宝贵的“滨海经验”。